近期监管层表示,玻璃证监会已经批准玻璃货物在郑州商品交易单位上市。货物众多投入资金机构认为货物的参性推出对玻璃上市公司来说意义在于能够实现套期保值,使业绩更加稳定,望受或存在一定的热捧投入资金机会。受《经济权益凭证时报》财苑社区(cy.stcn.com)之邀,行业11月13日五矿货物研究所研究员张玉敏、资讯五矿经济权益凭证投入资金顾问陶敏敏做客财苑社区,玻璃与网友共同探讨玻璃货物及相关板块的货物投入资金机会。
网友: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着逢新必炒的参性现象,玻璃货物上市后会不会受到市场的望受追捧?
张玉敏:玻璃产业链上游企业多为上市公司,易于接受玻璃货物的热捧资金属性。从玻璃货物的行业合约上看,交易1手不超过4000元,资讯投入资金门槛很低,玻璃不同于去年的大合约,有利于吸引中小投入资金者的参与。此外,参考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情况,玻璃市场活跃度比较看好。此次合约的另一特点是其交割方式,为国内较早的采用完全厂库交割方式的品种。提货人对玻璃有一些尺寸、厚度等方面的要求也有灵活的方式应对。玻璃货物可参与性强,很有希望成为热捧品种。
网友:玻璃货物上市对于玻璃制造行业应该是利好,但为什么A股相关上市公司并没有表现出来?如何看待其对相关公司的业绩影响?
张玉敏:股市和商品走势背离原因很多,跟A股整体环境、企业资金都有关系,玻璃货物将来会和玻璃价格走得更近,建议届时关注。玻璃货物对于上市公司是重要利好,对于生产企业来说,玻璃连续生产,不适宜大规模长期储存,生产企业很难通过调节库存来应对市场变化,主要原料(纯碱和燃料)定价也没有话语权。玻璃货物上市后,企业可以运用套期保值工具更好地安排生产。
另外,玻璃货物对上游拥有指定玻璃厂库的企业有更好的促进作用,这些企业将因此增加一条重要的销售渠道,未来甚至将出现不拥有指定厂库的玻璃生产企业,通过向指定的企业购买玻璃产品参与货物市场的现象,行业格局都将相应发生改变。
网友:我国平板玻璃产量已连续23年居世界靠前,作为大部分国家较早的玻璃货物会不会对取得定价权起到积较推动作用?
张玉敏:全国前十大浮法玻璃生产企业产能仅占全行业的39%,产业集中度较低;86%的平板玻璃产能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市场分割情况较为严重。因而我国只是世界上非常大的玻璃生产加工国,而不是玻璃强国,没有形成真实意义上的玻璃定价权。上市玻璃货物将有助于优化玻璃价格的形成机制,为市场提供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第三方价格信号,完全有潜力为全世界提供一个具有公信力的指导价格。
网友:请问板块整体趋势性投入资金机会何时会出现?
陶敏敏:三季度开始玻璃行业一扫上半年亏损,实现扭亏为盈,单季销售和盈利都出现好转,收入下滑收窄,净利润为正,行业实现扭亏为盈的微利状态。玻璃板块行业性机会仍取决于需求端,当需求增速大于有效产能增速时,价格也将会上行。短期虽然需求端依然不够景气,但是由于保障房或将有效弥补商品房的下滑、汽车行业也正在逐步回暖,中长期需求将会逐步恢复。随着海外经济的进一步复苏,未来玻璃的出口也有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