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设施与装备(种植方向)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团队(下称“创新团队”),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下称“省农装院”)、造智广东弘科农业机械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广东弘科”),秧样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更高以自主研发的效广智能育秧设施与装备技术为核心,深度参与增城、东弘地打台山、科助阳春等多地现代化育秧中心建设。力多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水稻生产提质增效,造智为乡村振兴注入硬核动能,秧样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粮食安全,更高为“百千万工程”提供了科技支撑,展现了现代农业装备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增城:数字化育秧赋能丝苗米产业
在增城朱村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智能化育秧工厂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实现秧盘供盘、基土输送、播种、覆土机、浇水、叠盘等全流程智能化,生产效率可达800盘/小时,与传统育秧相比,节省人工成本60%。同时在全国率先采用八层立体育秧苗床,每台占地面积不到30平方米,可装秧盘量1200盘,一次可以育60亩地所需的秧苗。通过光、温、水、肥等多元素调节,配合秧苗生长需求,育秧周期从传统的20天左右缩短至15天,提高播种育秧生产效率。依托先进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丝苗米产业实现从育秧到加工的全程提质增效。
台山:智能工厂重塑现代化育秧体系
在江门台山市都斛镇的“广东第一田”,天禾台山育秧中心作为江门首家智能化“育秧工厂”,集成W型循环育秧设备、智能温室系统及水肥一体化设施,实现秧盘播种、覆土、叠盘全流程自动化。该中心采用集约化生产模式,节省土地40倍以上、节水60%,育秧周期较传统方式缩短7至10天,单季可供应万亩稻田秧苗。通过“工厂化育秧+全程机械化”,实现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赋能”的跨越。
阳春:智能育秧改写传统生产模式
在阳春市庆大育秧中心,全自动育秧流水线日均产出1.2万盘秧苗,可满足700亩农田播种需求,成本降低近40%。通过恒温湿控系统与高精度播种技术结合,秧苗成活率提升30%,育秧周期缩短至21天/批次。该技术体系支撑庆大育秧中心建成粤西最大智能化育秧基地,年产能达2.5万亩,辐射带动周边1.5万亩耕地实现标准化生产。
在推进全省育秧中心项目建设中,创新团队、省农装院、广东弘科以科技创新重塑农业生产模式。未来,各方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米袋子”工程提供坚实保障,持续引领科技兴农新方向。
通讯员:陈碧娟
来源:南方农村报